分不清OS、PFS、ORR?沒關系,小編來答疑~2019-07-03 08:11
![]() 從隨機化開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時間。 抗腫瘤藥物最可靠的療效指標,金標準。如果看到一個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報告OS時間越久,就說明藥物給患者帶來的生存期越久。 作為一個終點,生存期應每天進行評價,可通過在住院就診時,通過與患者直接接觸或者通過電話與患者交談,這些相對比較容易記錄。確認死亡的日期通常沒有困難,并且死亡的時間有其獨立的因果關系。當記錄至死亡之前的失訪患者,通常截止到最后一次有記錄的、與患者接觸的時間。 從隨機化開始至疾病復發或因任何原因導致受試者死亡之間的時間。 DFS 最常用于根治性手術或放療后輔助治療的研究。該指標也常作為抗腫瘤藥物III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某些情況下,DFS與OS相比,作為終點比較難以記錄,因為它要求認真隨訪,及時發現疾病復發,而且腫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難確定。腫瘤患者常有合并癥(如,心血管病),這些合并癥可能會干擾對DFS的判斷。并且,腫瘤患者常死于醫院外,不能常規進行尸檢。 從隨機化開始到腫瘤發生進展或死亡的時間。 PFS能在患者死亡前被評價,觀察所需的隨訪時間更短,相應需要的樣本量也要更小,既反映腫瘤的生長,又可以在證實生存受益以前進行評價,不會使現有治療受到潛在的其他治療的混淆,同時PFS 亦包括死亡,更好地反映了藥物毒副作用,因此與 OS 有更好的相關性,目前認為可以接受作為可能預測OS臨床獲益的替代指標。然而,如果評估 PFS 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患者不是死于腫瘤,而是其他疾病,這時勢必 PFS 會有很大偏倚。 從隨機化開始到腫瘤發生客觀進展的時間。 相對PFS而言,TTP在預測臨床受益方面要差一些。在TTP分析中,死亡是作為刪失的,時間節點是死亡時間或者最后一次隨訪的時間。PFS假定病人的死亡是跟疾病進展是隨機相關的。在大多數死亡與癌癥無關的情況下,TTP可以作為一個可接受的研究終點。 腫瘤縮小達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時間的患者的比例。ORR=CR+PR。 完全緩解(CR: Complete response)是指所有的瘤塊以及腫瘤的臨床表現完全消失且持續至少1個月; 部分緩解(PR: Partial response)是指可測量的腫瘤垂直兩直徑的和較基線縮小50%并持續至少1個月。 是一種直接衡量藥物抗腫瘤活性的指標,在單臂試驗中進行評價,是II期臨床試驗的主要評價指標。 經治療后獲得緩解(PR+CR)和病變穩定(SD)的患者的比例。DCR=CR+PR+SD。 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以整個實驗研究過程中所有測量的靶病灶直徑之和的最小值為參照,直徑和相對增加至少20%(如果基線測量值最小就以基線值為參照);除此之外,必須滿足直徑和的絕對值增加至少5 mm(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病灶也視為疾病進展); 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減小的程度沒達到PR,增加的程度也沒達到PD水平,介于兩者之間,研究時可以直徑之和的最小值作為參考。 疾病控制率與客觀緩解率的區別在于:由于病變穩定(SD)也屬于治療有效的一種結果,故DCR將病變穩定的病例數記錄在內,作為判斷療效的指標。 *是否足夠作為替代終點獲得加速批準或常規批準還取決其他因素,如臨床試驗藥物的效應大小,效應持續時間以及目前其他可及治療手段的療效。
五年生存率是臨床上用來反映某種癌癥嚴重程度、進展快慢或兇險程度的一個指標,在醫學上,也用這個指標來評價癌癥治療效果。 五年生存率是個統計學概念,通俗地來說,癌癥五年生存率可以理解為:某種癌癥經過治療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實際上,確診癌癥后,活到五年以上的人隨處可見,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甚至超過95%,五年生存率已不再是一個令人驚恐的指標。
癌癥之所以難以治愈,是在于它存在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據五年生存率統計,晚期癌癥患者五年生存率較低的原因,大多并非手術或治療不成功,而是在治療前已經轉移或殘留在體內的癌細胞經過一段潛伏時間,又重新增殖,或通過淋巴、血管在別處形成新病灶。 所以,當醫生告訴患者,病灶部位癌腫已經全部切除,手術相當成功,這還不能算治愈,只能說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穩定)。只有當癌癥患者經過治療后,生存時間超過五年,又無任何復發跡象者,才可以認為臨床治愈。 所以,治療后5年內不復發轉移,之后患者所面臨的相關風險將大大降低,在臨床中,意味著已接近治愈,故常用5年生存率代表癌癥的療效。
2018年1月30日,英國頂尖醫學雜志「The Lancet」(中文名《柳葉刀》)發表了2000-2014年全球癌癥生存率變化趨勢監測研究報告,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研究中所包含的中國癌癥患者樣本數目為59.4萬名。中國(經過年齡標準化的)癌癥5年凈生存率變化。可以看到,除極個別癌癥(胰腺癌、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有降低外,癌癥5年生存率均有上升趨勢。其中,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為83.2%;肺癌、肝癌的5年生存率均不足20%,分別為19.8%和14.1%;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僅有9.9%。 (注:“年齡標準化”為應用國際癌癥生存標準「International Cancer Survival Standard,簡稱ICSS」中對不同年齡段樣本應用的權重進行標準化的過程)
癌癥的五年生存率只是一個統計指標,并不代表每個癌癥患者的預后,而且,并不是5年之后,百分百保證不會復發或者轉移。 因此,五年之后依然不能放縱自己,需根據醫生要求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復查,這樣即使發現復發轉移,也可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與控制,從而延長生存以及提高生活質量。 湖南時代基因擁有一支以分子生物學、藥物基因組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為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團隊,致力于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臨床個性化治療醫學檢驗服務、腫瘤液體活檢技術的臨床應用與科研服務、轉化醫學服務。 若各位小伙伴對肺癌基因檢測或相關藥物信息感興趣的話,歡迎致電400-700-2166,小編24小時為大家提供咨詢服務 參考資料: 1. Outcomes and endpoints in trials of cancer treatment: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Lancet Oncol 2015; 16: e32–42. 2. Clinical Trial Endpoints for the Approval of Cancer Drugs and Biologics. 3. Bouzbid S, Hamdi-Chérif M, Zaidi Z,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J]. Lancet, 2018:S0140673617333263. 上一篇: 號外!K藥又收割一新適應癥:小細胞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