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系列科普(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肺癌病因小概述2019-04-24 08:46
![]() 導 語 根據美國癌癥學會在2018年公布的癌癥統計報告以及我國同年發布的《中國癌癥登記年報(2014)》的數據,在中美兩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諸多癌癥之冠,是眾多癌癥中的“殺手之王”。盡管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人類在抗擊肺癌的艱苦戰爭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我們逐步發現了一系列肺癌的病因、針對病因制定了相關的預防政策、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等新的診療方法的使用等,但是對于患者對抗肺癌的戰斗通常從肺癌的中晚期開始,這也導致在眾多患者群體中缺乏了很多很重要知識,本系列文章旨在對肺癌相關知識做出簡要的介紹。 在過去的十數年間,數量繁多的肺癌病因的研究逐步為我們揭露出導致肺癌的一系列的因素:年齡的增加、吸煙、二手煙、(電離)輻射、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低等因素都與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此外一些化學物質,例如石棉、氡、砷等也被認為是肺癌的病因,因此經常接觸到這類物質的職業的肺癌風險會增加,同時,肺癌也與家族病史密切相關。在這其中,吸煙(包括二手煙)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可預防病因。 ![]() 2019年發布的《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表明,現階段在我國,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肺癌是最主要的癌癥死因。 根據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與Nature雜志的聯合研究,在英國,高達83%的肺癌與吸煙有關。而肺癌中侵襲性最強的、惡性程度極高的亞型小細胞肺癌----想知道小細胞肺癌的特點嗎?請關注近期科普----則幾乎只發生在吸煙人群中發生。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吸煙大國,世界上超過1/3的煙草在中國被消耗掉,且在男性中吸煙問題尤為嚴重。來自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15歲以上男性,約有50%吸煙。 ![]() 圖像來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smoking,相關數據來源自世界銀行組織以及WHO組織數據。 關于吸煙是如何導致肺癌的,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為我們進行了十分精彩的科普: ![]() 煙草在吸煙過程中會釋放超過500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這其中一些有害的物質會隨后進入到人體血液中,這其中一些有害物質會直接破壞我們的DNA,而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則會阻礙細胞對于DNA的修復。在這個過程中,對于DNA的損害便會逐漸累積,并可能最終導致肺癌。不得不說,戒煙刻不容緩!!! 在我國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發布的一項大型的多中心回顧性流行病學調查總結中,可以發現,其納入的7184例肺癌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3009名)的患者從未吸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患者的肺癌與吸煙有關,在這份研究中從未吸煙的女性患者中,大約71.6%的患者長期接受二手煙的侵襲。除此之外室內室外的空氣污染以及其他因素也被認為是這些從未吸煙女性患者的重要病因。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肺癌的病因很多。并非是不吸煙就不用擔心了。 除去戒煙仍有一些病因是我們可以去控制的,例如更改不良的生活方式:研究顯示,成年期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低,肺癌發生的危險性升高。血清中β胡蘿卜素水平低的人,肺癌發生的危險性高。也有研究顯示,中、高強度的體力活動使發生肺癌的風險下降13%-30%。因此,這些在各類醫學基礎教科書無數次提到的證據都在強調一件事:健康的飲食和適當的鍛煉對于降低肺癌發生的風險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時刻謹記遠離煙草!!! 除此之外,肺癌的發生有一定的家族性遺傳,上個世紀來自美國南加州大學的學者便已經通過多中心的研究發現,在不吸煙的女性肺癌患者中,其父母和兄弟姐妹具有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父母和兄弟姐妹高30%。尤其在不吸煙的女性患者的母親和姐妹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這種現象不僅僅在不吸煙肺癌患者中發現,在吸煙患者中也發現了同樣的規律。而如果把腫瘤類型局限在肺腺癌中,這類現象更加明顯。 ![]() 美國癌癥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SO)的官網將源自父母遺傳物質的改變認為能極大的增大腫瘤發生風險,但是同時也認為這類型的突變通常不會造成肺癌的直接發生。 湖南時代基因擁有一支以分子生物學、藥物基因組學、臨床醫學、計算機科學為主的復合型專業技術團隊,致力于腫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精準診斷和臨床個性化治療醫學檢驗服務、腫瘤液體活檢技術的臨床應用與科研服務、轉化醫學服務。 若各位小伙伴對肺癌基因檢測或相關藥物信息感興趣的話,歡迎致電400-700-2166,小編24小時為大家提供咨詢服務 參考文獻: [1] Siegel, R. L., Miller, K. D., & Jemal, A. (2019). Cancer statistics, 2019.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9(1), 7–34.doi:10.3322/caac.21551 [2]Chen, W., Zhang, S., Zou, X., & Zhao, P. (2011).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06.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3(1), 3–9.doi:10.1007/s11670-011-0003-9 [3]孫可欣,鄭榮壽,張思維.2015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9,28(1):1-11. [4]Shi JF, Wang L, Wu N,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l service utilization of lung cancer in China, 2005-2014: Overall design and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 survey[J]. Lung Cancer. 2019;128:91-100. [5]Bender E. Epidemiology: The dominant malignancy.[J]. Nature, 2014, 513(7517):S2. [6] Sun S , Schiller J H , Gazdar A F . Lung cancer in never smokers - a different disease[J].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7, 7(10):778. [7] Hui-Ying L , Xue-Lian L , Xiao-Song Y , et al. Facts and fi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existing tuberculosis and lung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0, 125(12):2936-2944. [8] Sisti J , Boffetta P . What proportion of lung cancer in never-smokers can be attributed to known risk f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2, 131(2):0-0. [9] Darby, S. Radon in homes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rom 13 European case-control studies[J]. BMJ, 2005, 330(7485):223-0. [10] Pan B , Yao R , Zhu Q L ,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screening detected non-palpable breast cancer by ultrasound in hospital-based Chinese population (2001-2014)[J]. Oncotarget, 2016, 7(47):76840-76851. [11]Wu, A. H., Fontham, E. T. H., Reynolds, P., Greenberg, R. S., Buffler, P., Liff, J., Boyd, P., Correa, P.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lifetime nonsmoking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m. J. Epidemiol. 143: 535-542, 1996. [12]Zhang Y , Shu X O , Gao Y T , et al.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mong Nonsmoking Chinese Women[J].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07, 16(11):2432-2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