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國家醫保局通過談判,把17個藥品納入藥品目錄,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等多個癌種。這些藥品與平均零售價相比,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后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
癌藥進醫保是大好消息,但是小伙伴也看到抗癌藥進入醫保并不是只要使用了這些藥就能報銷,還是設置了限制條件,比如大家熟悉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奧希替尼。
奧希替尼進入醫保后由原來的一個月51000元(30片、80mg)的醫治費用,降為15300(30片、80mg)元,其報銷規模為:限既往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醫治時或醫治后呈現疾病發展,并且經查驗確認存在EGFR T790M 突變陽性的部分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患者。也就是說患者使用了奧希替尼,如果要進行醫保報銷的流程,一定要有明確的基因檢測報告才被認可。由于目前大部分醫院只包括極小部分的基因檢測項目,所以大部分患者會被推薦去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基因檢測。就國內而言,根據不同癌種的檢測套餐、不同的基因檢測公司,定價略有不同,但是總體相差不會太多。但有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為了減少基因檢測支出,選擇盲吃靶向藥。
有許多聲音表示為什么抗癌藥能納入醫保,與之緊密相關的基因檢測卻無法納入醫保。“千呼萬喚始出來”:
北京自2019年6月15日起,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全市執行病理檢測醫療保險新政策。首次將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此次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對腫瘤基因檢測制定了統一的定價標準,并將其納入北京醫保乙類,工傷保險甲類。這也意味著對于具有北京醫保的腫瘤患者,在北京所有醫院均能進行腫瘤基因檢測并進行醫保報銷,不需要去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基因檢測、承擔動輒上萬的基因檢測費用,實現藥品費用減負后的基因檢測減負。雖然此次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跨出的是一小步,但是進步的豈止是一大步,相信隨著北京區域的施行,也會盡快推廣到其他區域。雖然國家在積極推進腫瘤藥物進醫保,基因檢測進醫保,但是對于擁有癌癥患者的家庭而言,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基本上有條件的家庭,依然會選擇提前配置好各種類型的商業保險。
小編今天也要向各位介紹一款近期推出的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公益保障險。為了保障早期出現疾病進展的患者,在中國初級保健衛生基金會、鎂信健康和泰康保險共同努力下,特向EGFR肺癌患者推出了“泰愈新生”肺癌患者公益保障險項目。符合要求的患者可申請免費獲得保險保障,如果患者一線規范使用泰瑞沙,在10個月內出現疾病進展,患者將得到最高一半的保障賠付。
入組流程及隨訪流程


上述信息均由小編摘錄自“泰愈新生”官方微信公眾號,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撥打客服熱線“400-058-2903”進行咨詢,也可以搜索并關注“泰愈新生”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更詳細的信息。
奧希替尼“泰瑞沙”:2019年8月31日,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一線治療EGFR突變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意味著奧希替尼正式作為NSCLC的一線療法在中國獲批。